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关注到,一季度工业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切实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总体来看,呈现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重点行业稳中提质、大省大市稳中向好三个特点。
2月26日在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焊装厂拍摄的自动化焊接线。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1.9%和0.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品出口保持韧性,出口额同比增长6.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7%。
企业转型发展提速,食品、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技术改造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截至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上年底增加0.7万户。
2月26日,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线圈分厂智能制造车间,工人与智能设备在进行协同加工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重点行业稳中提质
装备制造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整体工业生产增长3.5%。
在“两重”“两新”等政策支持下,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行业增加值实现10%以上增长。
2月24日在广州番禺广汽智联新能源产业园拍摄的埃安智慧产线。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原材料制造业的效益明显改善,前两个月利润同比增长15.3%,其中有色金属行业的利润增幅超过20%。
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平稳增长,在节日效应和市场刚需带动下,农副食品、纺织等行业生产加快,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等行业增速超过10%。
3月25日,山东青岛即墨区即发工业园内一家服装企业的职工在使用智能缝纫机进行生产。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大省大市稳中向好
各地区靠前发力,多地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在强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促进供需对接、加强助企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重点地区拉动作用突出,挑大梁的作用充分发挥。
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了正增长,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多个工业大省的增速超过了8%;湖北、河南等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烟台、大连等工业大市工业增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这是3月31日拍摄的无锡(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产业园(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谢少锋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着力扩大需求、培育动能、稳定预期、防范风险,激发活力,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效,巩固回升向好态势。
编导:房宽
记者:都红刚、李小波、姜明明、饶饶、潘志伟、赵鸿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编:刘强、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