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尚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在亚洲最大订货季后,上海时装周需要新故事 作者 | Drizzie   2018年,上海时装周打出要做“亚洲最大订货季”的口号。   这…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在亚洲最大订货季后,上海时装周需要新故事

作者 | Drizzie

 

2018年,上海时装周打出要做“亚洲最大订货季”的口号。

 

这是上海时装周自2003年举办以来的最大转折点。时任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的吕晓磊和团队在此前已经连续摸索了15年。在全球四大时装周和中国国际时装周之外,上海时装周究竟如何自我定位,在品牌和商业资源上获得独家优势,一直没有得到答案。

 

然而到了2015年和2016年,伴随着一批海外学成归来的中国年轻设计师创立个人品牌,Shushu/Tong创立,先锋设计师平台Labelhood开始第一季,也伴随着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天猫等电商平台加速增长,买手店在全国指数级涌现,消费者信心高涨,一个广袤的时尚大市场初现。

 

一反全球时装周向来强调的时装秀形式,上海时装周此时打出”卖货第一走秀第二“的逻辑,着实令市场意外。但是立足上海长期以来的浓厚商业氛围,“亚洲最大订货季”的诞生又是意料之中,几乎是迅速地确立了上海时装周的独特性,让过去15年的摸索得到了解答。

 

Showroom和展会生意的旺盛,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直接体现。Mode、时堂、OntimeShow、not、Tube等展会在空间规模、参展品牌和买手数量上连创新高。Showroom也成为设计师品牌紧密的合作伙伴,深入到品牌商业策略的制定中。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上海时装周影响力扩大的直接体现,是Showroom和展会生意的火热

 

上海时装周的影响力提升为更多本土时尚行业的转变提供了土壤。

 

2017年,被称为国内四大时尚主编之一、曾任《周末画报》生活版主编的叶晓薇,在时装杂志媒介转型和上海时装周影响力扩大的节点,转向可持续时尚领域的探索,创立yehyehyeh创新社。

 

面对这一对当时中国时尚界还十分陌生,又颇为宏大的主题,叶晓薇的起点也是从当时蒸蒸日上但规模尚小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做起。2017年,她发起的“EyesWideOpen中国设计师有限责任论坛”首次将可持续时尚议题与新兴中国设计师连接在一起。

 

此后随着yehyehyeh的发展成熟,与更多主流奢侈品巨头如开云集团,以及国内商业服饰企业如鄂尔多斯展开深度合作,也间接推动了开云集团在中国推出K Generation Awards可持续创新大奖,该奖项的论坛和颁奖礼被作为上海时装周的官方活动之一。

 

yehyehyeh最初的业内小范围论坛进化成为更系统化的日程,此后每一年举办的SHAN FUTURE FORUM 善意论坛成为业内人士最关注的活动之一,拥有行业价值链各环节最前沿的企业合作伙伴和头部奢侈品企业高管参与发言,实现了论坛创办最初帮助行业开拓视野的愿景。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叶晓薇创办的SHAN FUTURE FORUM 善意论坛成为每一年上海时装周期间业内人士最关注的活动之一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上海时装周发展独特性的缩影。

 

从一小群人的合力创新,到声量升高,与主流商业融合,不过是数年时间。2020年疫情对当时上海时装周正处于上升期的商业生态不过是阶段性的中断,市场很快地恢复了元气。然而到了2022年后,市场乏力开始真正传导到上海时装周的体感上。

 

先是买手店泡沫的破裂,由街边店和地头蛇经销商演变而来的国内买手店,因追逐生意如雨后春笋般开出,也因追逐生意快速动作变形。买手店自创的贴牌品牌,以及海量的商业品牌,用熟练的商业动作改变了上海时装周的商业气候。

 

推动上海时装周建立影响力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在商业洪流中再次被逼着一隅,不被广泛理解的先锋设计,摸着石头过河的商业能力,让他们不再是时装周舞台的主角和广受追捧的新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辈压力、被品牌商业运营占据注意力、不再能够纯粹聚焦创意,都成为年轻的设计师品牌创始人焦虑的原因。要在一切声称帮扶实则寻求利益的合作伙伴面前保持清醒,要持续寻求联名合作的商业收入来养活主品牌,要为了保持品牌声量而花费百万经费举办一场时装秀,这些都令设计师品牌感到疲惫不堪。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设计师品牌举办一场时装秀往往需要花费数十万预算

 

再看海外市场,虽然上海时装周定位为亚洲最大订货季,但海外买手不仅因为2022年的国际旅行限制不能前往订货,也因为全球买手店经销渠道的塌陷,而不再拥有可观的预算。Matchesfashion破产,Net-a-Porter和Farfetch的失败对全球设计师品牌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对于没有能力开设零售店的品牌,一个主要买手店渠道的塌陷可以拖垮一个设计师品牌,这是设计师品牌商业模式的脆弱所在。

 

不仅是上海时装周面临挑战,全球设计师时尚都面临困境。

 

在商业旺盛的几年中,人们对可持续时尚兴趣盎然。而在当前严峻的生存环境下,可持续时尚的主张在时尚品牌的优先级排序中再次下坠。不少人重新开始认为,可持续时尚是大型品牌的特权。也有观点认为,可持续时尚本应该是任何主体和环节的主张,但如今变成一个独立的品类标签,以及少数人关注的议题。

 

在可持续时尚领域深耕了好几年的成果似乎又有倒退的趋势。如何激发人们对可持续时尚的关注和兴趣,想必成为叶晓薇思考的方向。

 

2023年3月,叶晓薇在上海时装周官方论坛M Space邀请了几名来自越南GLOBAL LINK、新加坡时尚协会、中国香港REDRESS的亚太地区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探讨。这场论坛的标志性意义不仅在于这是国际旅行恢复之后海外嘉宾重回在上海时装周,更在于它填补了国内时尚叙事中“亚洲共同体视角”长久以来的匮乏。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2023年,yehyehyeh与M SPACE举办“亚洲创新,时尚新体系”论坛,补充了长期缺乏的亚洲共同体视角

 

虽然上海时装周打出了“亚洲最大订货季”的定位,但庞大的国内市场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在很长时间内完全盖过了亚洲共同体的认知。

 

在这一次论坛之前,叶晓薇走访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她认为,后疫情时代、亚洲正在塑造全球化的下个阶段,不仅一反西方疫情后的颓势,在经济复苏上超越其他区域,同时随着亚洲价值链正越来越趋向知识创意密集型发展,由“制造”向“创造”转移,亚洲时尚产业正在打破长期以往西方时尚被动输入者的形象,形成时尚产业及其价值链的新联盟。

 

如果说2023年的这一次论坛是思考框架的雏形,那么2025年,叶晓薇则将这个思考落地,推出了Sustasia Fashion Prize可持续创新亚洲时尚大奖。

 

一切回到最初的开端,目光被重新聚焦到设计师群体身上。

 

去年8月,可持续创新亚洲时尚大奖正式启动,面向整个亚洲地区的设计师开启报名,大奖顾问委员会集合了雅加达时装周主席、日本时装周组委会主席、《VOGUE》泰国主编等亚洲行业专家。

 

不同于其他时尚设计类比赛,可持续创新亚洲时尚大奖除了向最终的一位大奖得主颁发10万元人民币奖金,还为8名入围选手提供了可持续创新材料学习机会。

 

12月,来自印度、菲律宾、越南、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的8名入围选手在上海参与了大奖举办的“善艺挑战”工作坊,工作坊为设计师提供了全球前沿的可持续创新材料,并帮助他们了解材料特点。这些材料包括Oleatex植物基替代皮革、Modern Meadow植物基替代皮革、Spiber酿造蛋白纤维、英瑞特再生渔网尼龙、ECOSO菠萝纤维、前进牛仔无水染色牛仔布等。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Sustasia Fashion Prize可持续创新亚洲时尚大奖的8位入围选手

 

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内,8名设计师使用这些创新材料创作参与决赛的作品。3月28日,Sustasia Fashion Prize大奖结果揭幕,设计师聂若涵(同名品牌 RUOHAN)凭借其注重逻辑性和结构性的可持续思考获得大奖。

 

Sustasia Fashion Prize一个重大的突破,不仅是商业支持,而是对设计师群体的思考引领。

 

入围选手对这一次能够与同辈交流,且花费一到两个月时间学习新材料知识的经历感到十分珍惜。商业化原本是设计师品牌长期保持影响力的路径,但如今却占据了设计师的大部分精力,影响了创作初心。

 

事实上对于眼前处于迷茫中的全球独立设计师群体而言,设计师品牌商业的疲软或许使他们困扰,但是缺乏创作的灵感与动力却远比“卖得差”更令他们恐惧。毕竟设计师品牌的创立初衷,往往并不是因为有利可图。

 

在个体生活经历平淡,互联网信息同质化的背景下,设计师越来越难以守卫其思考的先锋性,与更多商业品牌区别开来,这是设计师品牌商业困境的内因。

 

离开了设计学校严厉的设计主任,设计师需要真正的“导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Sustasia Fashion Prize用前沿的创新材料启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让设计师找回求学时期的旺盛求知欲和创作状态,帮助强化了设计师的先锋性,这种来自行业权威的智识形引领力量是当前市场极度缺乏的。这也是除了商业扶持之外,对时装周创新生态的一次根本激活。

 

说到这里似乎可以提出一个观点,“亚洲最大订货季”的说法有其阶段性的价值,但上海时装周显然需要新故事。

 

这个新故事需要深入到文化多样性上。除了促成商业的良性竞争,积累了口碑的上海时装周如今已经具有承载文化多样性的能力,可以成为新思路、新人才、新材料的引路人。

 

即使在全球经济环境短期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文化多样性本身仍然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这也让作为平台的时装周能够较少地受到宏观环境波动的影响,为设计师品牌提供安全垫。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来自亚洲各国的入围选手用可持续创新材料制作的决赛作品

 

就像在Sustasia Fashion Prize这个微型的平台上,人们可以同时看到:伴随上海时装周一路成长,经历蛰伏后又重新出发,从中国文化表层符号深入到内涵探索的Angel Chen;后疫情时代横空出世,创立4年便火箭式发展的Ruohan;苦行僧般的日本设计师Tetsuya Doi,展现出日本设计师极度专注设计,将商业放置于极低优先级的集体风格;对新技术感兴趣,认为千禧一代的天然使命是从过去看向未来的越南设计师Kha Hoang Ngo;在菲律宾相对模糊的主体文化中,寻找本地文化传统与其他地区亚洲文化相似共振的设计师Jaggy Glarino;背靠全世界设计师垂涎的印度手工工匠资源,思考如何与这些工匠形成更长远关系,而不像其他外国设计师那样合作后便消失的印度设计师Pratyush Kumar等。

 

在一个天然鼓励个体性和自我表达的行业,多样性的碰撞与连接是其魅力所在,也是时装周当前困境的解药。

 

对叶晓薇所从事的可持续时尚事业而言,这次的大奖也找到了新的思路。可持续时尚这张牌,需要与其他议题进行连接,才能走得更远,无论是叠加亚洲行业共同体的倡导,还是创新材料的切入角度,都令可持续时尚的倡导更加的聚焦和落地。在很长的时间内,创新材料供应商、国内商业巨头与独立设计师各自努力,如今他们的关系无疑又紧密了一步。

 

宏观视角下的上海时装周平台上,多样性实际上在过去的两季已经出现了苗头。

 

上一季,一批越南品牌申请登陆上海时装周办秀,本季越南品牌LSOUL落地举办时装秀,还计划在上海TX淮海开设首家门店。Ontimeshow展会也在本季实现战略突围,将视野延伸至东南亚、北欧等地区,为泰国、越南、韩日的独立设计师与新兴势力品牌开辟展区。

 

深度 | 上海时装周的解药

Mode展会中的Africa Reimagined活力非洲单元

 

在本季2025秋冬Mode展会上,Africa Reimagined活力非洲单元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兴趣,这个单元汇聚来自12个非洲国家的22位设计师,通过时尚贸易展、专业论坛及动态时装秀等多元形式,共同呈现非洲时尚。

 

而在这一单元中,人们可以看到非洲时尚内部的多元呈现,来自尼日利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的设计师打破统一的刻板印象,对可持续时尚、传统非洲手工工艺和当代高级时装表达进行不同方式的结合,令原本略显枯燥的时装展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更重要的是,也令人们看到可持续时尚在不同文化下的表达。

 

这无疑也意味着上海时装周超出了亚洲时尚的影响力范畴,已经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国际时装周之一。更大的背景是,承办此次活力非洲单元的Development Reimagined获得了非洲进出口银行的支持,该机构长期致力于中非经贸合作,首次正式涉足时尚领域便落足于上海时装周。随着特朗普取消多数对外援助合同,而中国加速补位,全球对外发展行业的版图正在位移。

 

在一个加剧变化的世界中,宏观背景的剧变将层层渗透到更多行业内,也必然包括时尚行业。商业是时尚的口粮,但当迷茫成为时代情绪,文化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热点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dianxinwen.cn/21718.html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