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内

千年运河畔将添文化新地标 “运河之舟”打造智慧型综合博物馆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新闻记者 徐婧 杜燕)北京天安门广场向东30余公里,千年运河之畔,北京文化城市新地标——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包含“文化艺术粮库”北京艺术中心、“大运…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新闻记者 徐婧 杜燕)北京天安门广场向东30余公里,千年运河之畔,北京文化城市新地标——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包含“文化艺术粮库”北京艺术中心、“大运河之舟”北京市大运河博物馆、“山林书苑”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在今年的12月底具有面向公众开放标准。

三大建筑将弘扬运河文化,历久弥新城市文脉,在神韵今风相映成趣中不断丰富多彩市民群众的文化感受。在其中,做为嵌入在城市里森海里的“大运河之舟”,大运河博物馆可以满足敞开式陈列展览、社教主题活动、礼仪活动、文化创意配套方案等业务必须,也将设定对观众开放式的文保展示厅。

在京杭运河北起始点,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整体规划格局中,与行政办公区隔京杭大运河对望的“三大建筑”是重要构成部分,处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和大运河原素。“三大建筑”建筑规模超过60万平方,将会成为城市副中心首先修建的地标性公共文化服务古建筑群。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图片出处:北京通州区公布。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据了解,三大工程项目坐落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地区群众文化休闲组队,北临京杭大运河,与行政办公区隔京杭大运河对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整体规划布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项目总工程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

“大运河之舟”的项目整体设计构思来自船只、浮潜和浪花三个原素。历史博物馆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建筑密度35米,由群众分享服务厅和裙楼两个部分对接成的,其游人日游客量大约为6000人数。

历史博物馆新项目会由首都博物馆经营,将成为一座集珍藏存放、敞开式展馆设计、科研、科学教育、文保修补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变成城市副中心提高文化输出实力的重要阵地展示城市建设的栩栩如生对话框。

首都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当中地面上6.2万平方,地底3.77万平方,占地面积10.24公亩。由观众们分享服务厅和裙楼二座独立的工程建筑构成。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图片出处:北京通州区公布。

裙楼总建筑面积为82493平米,在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571平米,地底总建筑面积28922平米。地面上三层,地下二层,建筑密度34.9米(最高处48米),结构类型选用混凝土结构架构抗震构造+钢结构屋盖;观众们分享服务厅总建筑面积为17207平米,在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429平米,地底总建筑面积8778平米。

大运河博物馆以大运河为切入点,将历史时间文化融入工程建筑。观众们分享服务厅屋顶造型源自“船”,裙楼屋顶造型源自“帆”。裙楼建筑密度高过观众们分享服务厅,五片船帆状房顶错落有致的,曲线图圆润,充斥着动态性能量。裙楼建筑立面根据小巷街口、篷架、石牌楼等柔滑建筑体量的元素和水体紧密结合,产生一处类似大运河护岸码头的情景。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裙楼图书室。图片出处:北京通州区公布。

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大运河博物馆观众分享服务厅增设了敞开式展览会陈列设计、饭店、咖啡馆、多功能厅、结合厅、宣教活动等功能区,能够满足历史博物馆敞开式陈列展览、社教主题活动、礼仪活动、文化创意配套方案等多类型观众服务项目必须。裙楼地区主要体现历史博物馆基本要素,由收藏品仓库、文物修复、陈列展览、社教主题活动等场所构成。

融合历史博物馆项目需求,大运河博物馆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增设了学习培训、文化创意、文化交往等配套方案作用。为提升吸引力,让观众们提高对历史博物馆、文物了解,融合博物馆文物维护及修复的职责,该馆也将设定对观众开放式的文保展示厅,丰富多彩参观体验,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体会大运河风采。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图片出处:北京通州区公布。

幽幽千古,流淌的的京杭大运河,串出一处处历史遗存与现代文化地标,叙述生生不息大运河小故事。11月13日至14日,2023我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会话暨北京市(国际性)大运河文化节活动将在京举办。本次活动以“弘扬大运河文化赋能幸福生活”为主线,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联合主办。

这届活动由艺术性、协作性、全球性、先导性、集体性等行业再上新台阶,方案策划发布11项活动,邀约“五方协作机制”、天津市、河北省等多重共谋京杭大运河维护、弘扬、运用,一同放亮古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并促进大运河沿岸地区城市在文化流动性中共创、在社会商品流通一共赢、在生活习惯时兴下分享,进一步提升我国大运河文化带知名度、传播性。(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热点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edianxinwen.cn/15251.html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562541511@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